迷你简
启功毛笔字体。
启功先生从十几岁开始就随贾羲民先生在故宫观摩古代名画,书画鉴定是他一生用力最勤、功效最显的事业之一。他长期在高等学府执教,对中国古典文献学、中国诗学、音韵学、文字学等有深入细致的研究。丰富的书画创作和鉴定实践、深厚的国学功底,构成了启功坚实的
书法理论基础,也决定了他在对书法艺术的形质、神彩有深透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。
启功在《论书绝句》中记述了他领悟笔法、墨法的过程:余于董书,识解凡数变:初见之,觉其平凡无奇,有易视轻视之感。廿余岁学唐碑,苦不解笔锋出入之法。学赵学米,渐解笔之情,墨之趣。回顾董书,始知其甘苦。盖曾经薰习于诸家之长,而出之自然,不作畸轻畸重之态。再习
草书,临阁帖,益知董于阁帖功力之深,不在邢子愿、王觉斯之下也。董氏早岁曾学石刻小楷如宣示表、黄庭经之类,继见唐人墨迹,始悟笔法墨法之道,屡见于论书及题跋之语。余遂求敦煌石室唐人诸迹而临习玩味,书学有所进,端由于此。他从董其昌、
赵孟頫、
米芾的书法毛笔字中渐渐了解到笔之情,墨之趣,他发现董其昌从唐人墨迹中“始悟笔法墨法之道”,从中得到启示,遂求敦煌石室唐人诸迹而临习玩味,书学有所进。
启功先生书法擅长行揩,我们常说的"启功体”就是指这个。其字型刚正、挺拔、险峻。
启功先生对“点”、“按”、“提”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,笔画与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粗细长短、刚柔虚实对比较为强烈,字与字之间的穿插呼应很巧妙、有时显得很有趣。启功先生历来主张书法要“认得”,所以雅俗共赏是自然的事。竖划刚挺中直,点划饱满沉稳,撇划好比日本武士刀,而捺画又把传统的“大刀状”抛开一边。
曾有人称启功先生是自明代大家董其昌以来,中国唯一一位书坛泰斗。
启功先生独创字体风格:
“五三五”不等份
古人有“书法以用笔为先”之说。启功曾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苦练用笔,一笔一笔地琢磨,临帖临得分毫不差。但写出来的字平看还可以,一挂起来就没神了。经过再三揣摩,他发现问题出在字的“结构”上。
一般人学书法都是从写“九宫格”或“米字格”开始,将方格分成若干的等份。启功发现问题就出在这“等份”上。道理很简单,因为每个字的“重心”不一定都在“中心”,所以不能把每个字都一个模式地上下左右分为“三等份”。于是他采用一个更为符合字形结构的划分法,这便是由他首创的“五三五”不等份。这种字形上下左右的分量较大,中间的分量较小,而不是“九宫格”那样的“九等份”。“五三五”不等份结构字体,便是他独创的“启体”书法。
不受束缚
流派戒律很害人
启功认为,“学写字首先要敢于不受自古以来各流派清规戒律的束缚。比方说,笔只能怎么拿,腕只能怎么用,这是很害人的。”其次是“向古人学习也不一定死学某一家、某一派。我幼年时学祖父和上辈成亲王的,后来又学过赵孟頫、董其昌、米芾,再后来学二王、
颜真卿、
欧阳询及唐人写经。十年动乱期间习
柳公权。这样兼收并蓄,经过消化,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。”
正是由于这样,启功的书法才达到既有深厚传统,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。书法界评论他的作品:“不仅是书家之书,更是学者之书,诗人之书,它渊雅而具古韵,饶有书卷气息;它隽永而兼洒脱,使观者觉得很有余味。因为这是从学问中来,从诗境中来的结果。”